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無機膜與催化新材料研究組研究員楊維慎/朱雪峰團隊與電鏡技術研究組研究員劉偉、理論催化創新特區研究組研究員肖建平等合作,發現了在高溫富氧條件下,含鋇(Ba)材料表面析出的BaO/BaO2納米粒子對氧活化具有超高的活性,是氧交換反應的活性位點。該研究對揭示含Ba鈣鈦礦氧化物表面高溫氧活化和輸運機制具有重要意義。
Ba0.5Sr0.5Co0.8Fe0.2O3-δ(BSCF)材料是楊維慎團隊于2000年首次合成的的透氧膜材料(J. Membrane Sci.)。該材料是國際透氧膜材料性能對標的代表性材料,作為電催化材料,廣泛應用到高溫和低溫ORR、OER等反應中。
為揭示BSCF鈣鈦礦具有優異性能的本質原因,研究剖析了氧滲透動力學,發現了Ba的摻入能夠顯著加快氧表面交換反應速率。研究利用環境電鏡直接觀測到BSCF材料在高溫富氧氣氛中表面會析出BaOx納米粒子,并利用電化學測試證明了BaOx以及能夠析出或分解得到BaOx的含Ba材料對氧活化過程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此外,研究結合DFT計算發現,析出的BaOx納米粒子能夠顯著降低氧還原過程中氧分子吸附解離以及氧析出過程中氧離子復合脫附過程的能壘,從而加快了氣—固界面的氧交換反應動力學。該研究為透氧膜材料和電催化材料的優化設計奠定科學基礎。
相關研究成果以Oxygen Activation on Ba-containing Perovskite Materials為題,發表在《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上。研究工作得到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B類)“能源化學轉化的本質與調控”、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等的支持。 |